全台都市兒童戶外遊戲空間滿意度調查
特公盟於2022年9至10月進行了「全台都市兒童戶外遊戲空間滿意度調查」。其中屏東縣滿意度最高,台北市勉強及格,其他縣市仍待改善。

近九成父母認為兒童遊戲場缺乏遮蔭,超過七成的父母在意的是設施破損且久未維修,六成五的父母曾發現自然鋪面流失未補。
調查方式
特公盟於2022年9月13日至9月27日間於特公盟臉書粉絲頁、各大網路社團、地方Line 群組等平台宣傳,以線上問卷方式邀請育有18歲以下孩子的家長填答,成功收集2538份問卷,其中2467份為有效問卷。家長居住地區散布各縣市,六都共佔78%。家長分布與內政部今年8月統計1-12歲居住六都佔7成的報告結果相符。
調查結果
超過七成家長認為近幾年所居住城市的戶外遊戲空間有越來越多元有趣;整體戶外遊戲空間滿意度以屏東縣最高,使用者不僅滿意且願意推薦。然而六都中僅有台北市的滿意度越過門檻,其他縣市仍有改善空間。
友善育兒政策的選擇方面
「多元的戶外遊戲空間」的支持度最高,高達91%!「友善育兒建設(親子館、公共托育中心等)」次之(82%),接續為「育兒津貼」(64%)、「托育補助」(54%)、「生育津貼」(42%),值得各界候選人端出「遊戲牛肉」,吸引家長。

設施維護管理方面
首要問題為「設施破損且久未維修」(72%)、「自然鋪面流失(礫石流失、鋪面底層不織布外露)」次之(65%),「遊戲設施拉起封鎖線,無法得知為何不能開放」(47%)。顯見設施落成後的營運管理思維尚待建立。

兒童遊戲設施方面
高達88%家長反映「溫度過高,缺乏遮蔭,白天設施表面過燙無法遊戲」,其次為「缺少可親近的花草植栽、木頭/石砌的自然遊戲設施」(45%)、「缺少親水戲水設施」(44%)。此外,台北市家長對「青少年(12-18歲)遊戲設施」的渴求,以10個百分點遠高於全國平均值。

照顧者的休憩空間與設施需求方面
超過九成家長認為目前戶外遊戲空間缺乏遮蔭;最希望加設的首項設施為「遮蔭設備或種植大樹」(76%),次要設施部分,高雄市希望增設「廁所」,而其餘五都則是「融入在地歷史又可以玩的設計」。

使用者兒童的需要方面
兒童最希望加設的兩項設施是戲水設施(54%)與設遮蔭設備或種植大樹(49%) 。而台中市希望的次項設施為「融入在地歷史又可以玩的設計」與其他縣市大不相同,可見台中市親子對兼具文史與遊戲功能的設施盼望甚深。

調查結果中值得注意的是,「多元的戶外遊戲空間」成為最受父母支持的育兒政策!91%的支持度,超越了現金津貼!雖然有高達94%的父母認同兒童遊戲空間需要傾聽兒童的聲音,然而,兒童實際參與說明會或參與式設計工作坊的參與率僅不到一成!由此可見,兒童參與的宣傳溝通仍須大力改進。此外,參與的家長對於現行參與形式是否符合兒童認知及最終結果是否落實仍有疑慮,亟需政府建立制度評估追蹤,確保兒童實質參與。

調查後,特公盟的行動
特公盟呼籲縣市長及議員候選人正視氣候變遷影響與公園落成後的維護管理,積極建立兒童實質參與機制,並以符合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改善遊戲空間,回應父母的期待。
而特公盟更公開邀請縣市長及議員候選人簽署「許孩子一個永續的遊戲城市」承諾書,盼能給孩子們一個永續發展的遊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