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公盟《兒童遊戲宣言》榮獲2024對話影響力銀牌獎

特公盟在 2023 年底發表了台灣第一份《兒童遊戲宣言》,我們以這個年度專案參加對話影響力獎,榮獲銀牌。感謝對話影響力獎,肯定特公盟在對話上投入的努力過程及影響力,讓兒童遊戲宣言背後的故事:與兒童對話、與專家學者對話、與各黨總統候選人對話,被更多人看見。

對話影響力獎

 

對話的影響力,特公盟的成果

  1. 《兒童遊戲宣言》完成後於特公盟粉專公告,不到一週的時間收到超過 750 位民眾覆議。
  2. 於 2023 年 11 月 15 日舉辦了兒童遊戲宣言發表記者會,現場與會超過 50 位親子參與。
  3. 11 月 15 日至 11 月 16 日共 11 篇新聞報導。
  4. 記者會後同年底至今年上半年,持續受外部團體邀請分享:幼兒園辦理家長講座 4 場,共287位家長參與;政大 2024 百年幼教論壇學術研討會-宣講 1 場,共57位幼教學者及從業人員參與。

 

為什麼特公盟要製作《兒童遊戲宣言》

特公盟之所以成立,是為了爭取、捍衛兒童的遊戲權。自從特公盟訴求拒絕「罐頭遊戲場」開始,至今倡議九年。過去特公盟和大人對話,跟縣市政府、議員,溝通特色遊戲空間的重要性,力求遊戲空間的改變;過程中我們發現,遊戲空間更需要聽見真正使用者——孩子的聲音:「大人都把好玩的拆掉、把不好玩的留給我們。」而根本原因,是因為一座遊戲場從設計初始,就沒有把兒童考慮進去。

被「消音」的兒童

儘管兒童才是遊戲場的使用者,但各地公園改建的說明會,「兒童有受邀參加嗎?」特公盟理事長王秀娟說。從資訊公告方式、到會議時間、形式,都不利於兒童參與,根本地將他們排除在外。

當公園要改建時,消息一般由里長發布,通常只有與里長相熟的當地長者收到通知;改建說明會則常舉辦在平日下午或晚上,兒童及家長往往因為上班上學而無法參與,會議的形式也不是容許兒童可以「插嘴」的。

於是我們在 2018 年開始,協助公部門引入「兒童參與式設計」來改造遊戲場,讓兒童的意見能被採納於遊戲場內。

被「消失」的兒童

然而接著特公盟發現,儘管許多遊戲場變得更好玩了,卻還是有一些因素阻攔兒童進入遊戲場玩。

根據我們過往調查,遊戲場的兒童使用者比例,學齡後的兒童滑波式的下降,學齡前的兒童佔大多數。學齡前的兒童,一週有一至兩次至遊戲場玩,學齡後的兒童,「一個月」只有一至兩次。

明明「遊玩」是所有兒童都需要的,但為什麼小學生逐漸從遊戲場消失?難道成人只能武斷的說:「小孩長大了,不喜歡玩、課業壓力大」?特公盟想聆聽孩子們的真正的想法。

俗話說「囡仔人有耳無喙」。特公盟想要找到方法,讓兒童不只能表達意見,還能與成人對話,且讓成人、政治人物有機會回應兒童的發言。

 

《兒童遊戲宣言》讓政策有機會為孩子開門

特公盟參考了其他倡議團體如何與公眾溝通、發揮政治影響力,也研究了 2024 年總統大選的競選政見時程,決定將發表一份《兒童遊戲宣言》及專家建言。這是由兒童為發聲者的宣言,讓兒童身邊的成人、甚至執政者,能有機會回應、在政策面落實,改變兒童的遊戲處境。

這份宣言的形成有三大關鍵階段:                           1.聆聽兒童意見,同理兒童遊戲中真正的困境與痛點,共同討論可能的解決方案。
2.由特公盟整理後,與專家學者開會,提出能協助兒童解決困境的政策建言。
3.再次與兒童開會,讓兒童核對宣言內容、用字遣詞,真正貼近兒童想要表達的意見。

我們明白不是「只聽兒童怎麼說」就結束了,還需要能被執行,並且讓兒童再次核准,這是我們作為更有權力的大人,應該要卸下高高在上的視角,以平等、慎重地對待兒童。

 

聆聽兒童的聲音,不該用成人的方式,而是學習小孩的視角

過往經驗中,特公盟確實協助公部門引入兒童的意見,從 2018 年開始,到今年 2024 年,共有 14 座遊戲場改造加入「兒童參與式設計」。但從這些經驗中,我們發現單純聆聽兒童、讓兒童「表達意見」,無法有效的落實到硬體建造中。

這是因為兒童在「表達」上的兩個特性:                        1. 不受限制、天馬行空的思維。
2. 具體想法受限於生活經驗,且最容易回溯「最近發生」的生活經驗。

這些特性成為成人聆聽兒童意見的第一道門檻,因為覺得對於現實沒有幫助,看似「浪費時間」,所以許多成人無法好好的與孩子對話。

為了能夠與兒童深入對話,找出孩子面臨的遊戲困境,並製作兒童遊戲宣言,特公盟從過去經驗中反思。

到底是讓孩子「做美術」,還是「聆聽孩子」?

由於兒童語言表達技巧不若成人,因此常見「讓孩子表達意見的方法」,多半採用繪畫、勞作等形式。

「可是這種方法很受限於小孩的手作能力,我們常常在處理小孩的『藝術技能問題』,兒童的意見反而變少了。」特公盟理事長王秀娟說。

還有另一個經驗,特公盟曾參與某間幼兒園的學年計畫,最後校方做了一本《遊戲場發生什麼事》的繪本,雖然讓我們得知小孩喜歡的遊戲場樣貌,但我們接下來想深究:「『兒童喜歡的遊戲元素』:小孩喜歡跳,要跳多高?喜歡搖晃,這個搖晃會太難嗎?還是很無聊?吊橋的跨距會太寬嗎?」特公盟遊戲組組長林珦如說。

由於這些洞察,我們決定採用焦點團體討論法來和兒童對話,最終促成了 22 位來自台北、高雄的兒童代表提出《兒童遊戲宣言》,我們在 2023 年 11 月15 日舉辦發表記者會,記者會上更罕見由兒童與專家學者一同列席,當時各政黨總統候選人陣營也幾乎都有代表出席,給兒童能與政治人物對話的機會,讓兒童的表意權、遊戲權更受重視。

 

推動對話的特公盟夥伴們

特公盟理事長王秀娟,以及時任政策組組長、現任兒童街道遊戲組組長的林珦如,參考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兒童權利教授 Laura Lundy於2007 年提出的「兒童參與模型檢核清單」,來改良設計專屬兒童的焦點訪談,包含流程、輔助兒童表達意見的道具,以及具有兒童專業的觀察記錄員。

而特公盟前理事長張雅琳,則帶領特公盟篩選及徵求能共同協助兒童的外部專家團體,並在後續會議中,共同討論如何解決兒童遊戲的困境。

 

精心對話:為兒童設計專屬流程

正式進行兒童焦點討論之前,特公盟召集了內部成員的小孩,先做「前測」,為的是要確保所有流程、方法、輔助道具、環境都有助於兒童充分表意,被成人理解。

五種道具說明如下:

  1. 兒童遊戲日記:便於兒童紀錄,內含兒童最喜愛的6座公園,以及過去一週的遊戲狀況。
  2. 遊戲困難卡牌:讓孩子能從中找出自己的遊戲困境,並且互相討論。
  3. 表意小手牌:幫助參與兒童更有勇氣的運用小手牌,表示對其他兒童意見的贊同或表示自己有不同的遊戲經驗。
  4. 個人遊戲場地圖:幫助參與兒童與其他兒童分享自己的遊戲場經驗,藉此了解該兒童對於遊戲場的需求與困境。
  5. 國際遊戲場案例討論:打開參與兒童對於遊戲場的制式想像,藉此討論他們對於遊戲場域形式的偏好原因。
遊戲困難卡牌

以下將從實際情況說明這些道具如何幫助兒童表達意見,使成人能聆聽、同理兒童處境。

從「前測」中檢視我們設計的流程能否幫助兒童發言

首先是如何從孩子口中聽見遊戲的經驗。若直接對孩子提問,通常他們只能回想生活中「最近」的經驗來回答,成人能從中聆聽並學習的程度就會受限;於是特公盟設計了「一週遊戲日記」學習單,幫助兒童能簡單記錄自己的遊戲狀態,也便於兒童回想、提出討論。

但是在前測中發現,若遊戲日記形式過於開放,反而不利兒童紀錄或填寫,因此孩子修正了日記形式,讓兒童能使用打勾、塗色的方式紀錄自己的遊戲時間。

在前測中還發現,原先為了營造舒適、開放的環境,因此讓兒童坐在地板上討論,但經由一旁作為觀察員的兒童心理師發現,如此卻會讓兒童無法專注,阻礙討論順利進行建議我們改為坐在桌椅討論。

前測時我們也發現,由於除了主持人、助理主持人,以及一位觀察員之外,沒有孩子的爸媽及老師等權威人士在場,雖然會因此讓兒童卸下心防,但完全開放的討論,卻會讓內容過於發散、無法聚焦;比如討論「什麼原因阻礙遊戲?」容易變成「不停說老師壞話」而離題。

因此特公盟將前測中搜集到的常見原因,製作成「遊戲困難卡牌」,在正式討論時讓孩子從中挑選,且能相互觀看、討論。

降低兒童發言的阻力,平等聆聽每一位兒童

考量團隊的時間及金錢資源,特公盟決定在台北、高雄各辦兩場,分別是中低年級組及中高年級組,總共四場兒童焦點團體訪談。這是為了讓我們能平等聆聽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年齡層兒童的聲音。

我們在特公盟粉絲專頁公開徵求兒童,讓報名的家長事先填寫兒童的年齡、及遊戲經驗。

「遊戲經驗」在兒童為主的對話團體中相當重要。如何定義遊戲經驗?當遊戲時間及頻率越高,遊戲強度越高。遊戲經驗豐富的孩子,雖然非常「專業」,但不能代表所有兒童,我們想要找出「普遍兒童」遊戲中的困擾,因此我們選擇遊戲強度中等的兒童。這也是基於兒童心理的考量,若讓遊戲強度差異太大的孩子聚在一起,如高遊戲強度的孩子及低遊戲強度的孩子,那麼兩者之間可能出現比較心理,尤其低遊戲強度的孩子,可能會因此羞於表達意見,無法參與、回應話題。

而北、高兩地的討論,也依據兒童年齡分為中低年級、中高年級兩場,避免兒童因為認知表達能力的差異,而無法暢所欲言。

在正式兒童焦點團體進行時,僅有主持人、助理主持人兩位成人,以及一至兩位觀察員,特公盟甚至租借了正式的討論室,盡量讓觀察員不要被兒童「看見」,讓主要談話對象都是兒童,避免讓兒童有「大人在,我不能亂講話」的心理負擔。

正式兒童焦點討論團體開始!我們首先將與會兒童於遊戲日記中提到的「離家最近的三個公園」的照片印出來,當他們見到這些熟悉的照片時,熟悉感湧現、話匣子自然打開,幫助團體「破冰」。過程中透過類似桌遊的卡牌設計,讓他們既能聚焦主題,又能開放討論。

兒童焦點團體訪談

為時兩小時的討論,不只兒童,成人也會疲累。除了現場準備便於入口、不易髒手的茶點外,更重要的是討論形式的變化。

以成人為主的討論,常常是同一形式進行到底,但是當與會者全是兒童時,一直重複同樣的問答模式,孩子會很疲累。為了讓孩子能持續投入參與,特公盟理事長王秀娟特別設計討論形式適時變換,這是在成人的討論會中不易見到的。

在四場兒童焦點團體討論之後,王秀娟首先梳理出 20 條兒童常見的遊戲痛點,再與所有參與訪員、紀錄員討論,共同確認我們的詮釋是否合理;接著整併痛點,並將兒童遊戲面臨的問題,從負面表述(如:我沒有時間玩)改成正面表述(如:我需要更多遊戲時間),草擬兒童遊戲宣言。

特公盟將與兒童討論出來的草擬宣言,與人本基金會、綠色和平、台大兒科呂立醫師、遊戲場設計師耿美惠等專業人士開會,共同討論如何根據兒童面臨的遊戲困境,來擬定政策建言,提供施政者參考。

最後的《兒童遊戲宣言》及專家建言,特公盟再次給參與兒童過目、核對,讓他們逐字逐句審閱,並且修改成兒童想要的用語,確保他們的意見有被充分聆聽及理解。

兒童遊戲宣言 2

綜觀來說,從焦點團體討論到後續的專家會議、再次與兒童開會,特公盟相信兒童是獨立的個體,應平等待之。但平等不是齊頭式的平等,兒童需要輔助的工具、優化的開會流程來協助他們表達意見,特公盟在這些環節中盡可能考慮兒童的需求,以同理心理解他們,當我們慎重待之時,孩子也讓我們看見他們面臨的遊戲困境;同時我們也用同理心思考孩子身邊成人的挑戰(家長、老師、執政者),讓專家學者一起思考可能的解決辦法。

 

特公盟如何使兒童充分表達

特公盟理事長王秀娟,以及兒童遊戲組組長林珦如説,成人應該要去聆聽、學習兒童的表達語言。我們應該營造一個舒適、有安全感的環境,讓兒童的意見充分展現,而非反過來指責兒童「你連話都講不清楚、所以沒有資格表達意見」。在這樣的動力之下,我們讓《兒童遊戲宣言》的產出過程,不是充滿「大人的意見」,而是想辦法賦權兒童,讓兒童的聲音能獨立展現。

 

專家學者的回饋

與會人士中,有些團體的專業非常明確地與兒童權益相關,但其中「綠色和平」在受邀時,感到有些訝異。

過去綠色和平基金會在談論環保議題時,多半把環保困境帶來的影響指向海平面上升、影響動植物瀕危等。但是特公盟與他們分享:兒童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室外遊戲場、公園,是最直接感受氣候變遷及熱島效應衝擊的生活空間。在我們訪談中,許多孩子都有提到「公園太熱、下雨影響遊戲意願」;比如某一位女童說,因為天氣太熱,媽媽有說過妹妹年紀還小(嬰幼兒年紀)很怕熱,所以他擔憂家人受到傷害,影響去公園遊玩的意願。

當我們與綠色和平基金會分享這些時,作為一個全球環境保護團體,他們也願意成為共同聲援兒童遊戲宣言的成員之一。

訪談中也發現,許多時候成人之所以限制兒童遊戲的「玩法」,比如禁止兒童奔跑、玩鬼抓人,是因為擔心他們會受傷。呂立醫師則帶給我們第一線醫療的觀點;他表示,兒童最容易出意外的場所其實是家裡及馬路,遊戲場發生意外的比例反而不高。他認為,兒童無法永遠活在有防撞保護條的場域中,我們應該讓兒童有更多遊戲的自由,才能學習辨識風險及危險。

人本基金會長期在校園中工作,比我們更熟悉校園的規範及潛規則,則幫助我們在討論解方時,找出適用校園的方法。

協助特公盟打造第一個兒童參與式工作坊、改造華山公園的遊戲場設計師耿美惠,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在城市的空間中,找出更多有利兒童遊戲場的場域。

這些專家從不同的專業角度,與我們一起討論草擬的《兒童遊戲宣言》,一起想辦法從各個層面提出能解決兒童遊戲困境的方法,讓兒童身邊的成人、師長、政治決策者,有執行的方向可以參考,這些都共同完善了《兒童遊戲宣言》。

兒童遊戲宣言 1

 

兒童聲音給特公盟的反思

《兒童遊戲宣言》一開始的用字,更像成人、更正式一些,但是孩子調整成符合他們心中的語氣。

「孩子說,『這是我們一起討論出來的,應該要用「我們」這個詞,取代「我」』,特公盟團隊原先不曉得兒童會在意這些。」王秀娟回憶道。當我們放下成人的權威,慎重對待後,兒童不再是無法與成人對談的狀態,而是充分展現他們的意志與格局。

 

政治影響力

記者會當天,三位總統候選人都有派代表參與,並現場發表談話,回應兒童宣言:⺠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競選總幹事潘孟安、⺠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國⺠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總部發言人江怡臻等。

前特公盟理事長張雅琳在2024年成為立委之後,於同年5月將《兒童遊戲宣言》於總質詢呈予行政院長,並獲院長與內政部長認同,並承諾將會:編列預算支持特色公園建設、增加公園遮蔭設備、及自然鋪面、降溫設備,並辦理國際研討會。

 

特公盟將如何推廣與兒童的對話經驗

特公盟在兒童焦點團體討論中,學習到如何更好讓兒童充分表達自己、使成人更順暢聆聽及學習的對話模式,將持續應用於「兒童參與式設計」的公園改建案中。此外,為了讓兒童周遭的親密成人能更理解兒童的遊戲現況及需求,特公盟也已經於2024年陸續舉辦的兩場兒童參與式工作坊中,加入了家長講座,包含台南仁德二空新村遊戲場、台南歸仁公五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