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公園裡消逝的沙世界

作者:江淑蓉

你可能已經注意過,公園裡的沙坑區,總是吸引孩子。玩沙是一種很獨特的遊戲,會帶給孩子心靈和大腦的成長,但在台灣都市生活的孩子,要玩沙並不容易,以台北市公燈處管理的135座中大型公園來看,只有4座有沙坑供孩子遊戲。比起歐美、日本廣設沙坑的情形,他們在鄰近公園就能玩沙,我們孩子在這方面的遊戲經驗是相當限縮的。前些日子,香港民眾疾呼要爭取遊戲場和沙坑,因為香港在一片遊具罐頭化的過程後,除了海邊以外已經找不到沙坑讓孩子遊戲。我們台灣,也會走到這一步嗎?

身為一個兒童心理師,在我的訓練裡,我深知沙對於孩子是多麼好,玩沙是多重要的活動。我們來試著看看,隨著孩子在沙坑裡的遊戲,配合著兒童心理學的脈絡,來一窺孩子遊戲中的「一沙一世界」。

Img 5745

孩子在沙世界裡發展自我

沙是個很特別的遊戲媒介,既不是固定的設備物件,也沒有特定或對錯的玩法,完全依據孩子怎麼玩,也沒有怎樣玩才叫通過考試/關卡或成功。這一點和我們一般給孩子的玩具、遊具設備是很不一樣的,也和孩子多半處在被要求、打成績的外在環境很不同。來到沙坑,沙就是接納孩子的一切,孩子可以盡情地玩,把他的內在世界建構表現出來。這就好像,孩子去外面上了課、作了努力的活動,回到家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不管孩子做得如何,我們會先讓他有個休息的空間,放鬆下來,然後告訴他我們會一直為他加油,他是好棒的孩子,愛他如同他原有的樣子,讓他慢慢再充飽電。

當孩子在沙世界裡遊戲,就在經歷這樣的充電過程,透過完全被沙承接的感受,一次次地告訴孩子,他是被信任的、有價值的,幫孩子灌注信心與勇氣,有能量再往外出發去挑戰外面的任務(成長的要求、學校課業活動等)。

而當我們探究孩子玩沙的遊戲表現,也往往可見許多的挖掘、探索和融合,這可以看作是個體的內在工作,讓人的內在自我安穩下來,從中獲得整合與進展,得以跨越困住的心理或發展狀態,這就是沙坑能提供孩子自我發展的重要元素,能強化他們心理能量,是個獨特寶貴的遊戲時間與空間啊!

孩子在沙世界裡轉化情緒

再來談到孩子成長過程會經歷的情緒變動,我想許多爸媽都有感受,也許會會心一笑,因為家裡就正有隻「噴火龍」居住。從寶寶到兒童,孩子要通過許多重大的發展任務,要學習配合許多世界的規則,手足、同儕、學校也會帶來不同的樂趣與壓力。孩子可能感受到許多開心,但同時也有許多難受的情緒:生氣、難過、忌妒、失望、想念、害怕。這些情緒,孩子不見得都能表達出來,也可能無法用言語來說,或說得很有限,這時玩沙遊戲就有機會讓孩子把內在的情緒宣洩出來。不管是怎樣的心情,沙子都能承接,這給了孩子一個出口,能適當抒發他們的情緒。他可能在沙上來回畫線、挖深深的溝、用力推擠沙堆、埋東西到沙裡再找出來,這些都可能是象徵或替代的情緒抒發,孩子把內在情緒累積的攻擊性和過度的興奮感通通丟到沙裡,悶悶的感受也一點一滴流逝到沙裡。當走完情緒抒發的歷程,孩子不需壓抑內在的情緒,那種通透感受就好像我們把要說的都說過、要哭的都哭過,心裡清晰寧靜了,又能獲得更多前進的能量。

在心理學裡,與佛洛伊德齊名的另一位大師—榮格(Carl Jung),生命中曾有段情緒困頓找不到出口的時期,就是回到阿爾卑斯山的山腳下,每天在自家門旁的空地,玩沙堆石頭,慢慢地把內在的情緒、思緒藉由沙石抒解開來,整理好自己的內在世界,也發展出後來許多心理治療方法的基礎論述。所以,不要小看沙石遊戲的療癒力,情緒壓抑住也不會消失,唯有疏通後才能轉化成為前進的動力。

Img 5759

孩子在沙世界裡激發大腦

熟知幼兒教育的人,都知道皮亞傑(Jean Piaget)這號人物。他關鍵的論述提到,孩子是透過感官經驗認識世界,藉由建構世界發現知識。玩沙就是一個很經典的範例活動。孩子玩沙時,感受沙粒滑落、用手揉捏沙團,挖洞、挖溝、蓋城牆,把沙和水混合攪和,觀察水在沙土中的流向,評估水土混合的濕黏度…,這些種種過程將累積孩子對認知概念、空間感、物理知識的認識。這不是填充式的教導,而是自發地知識學習,他觀察到現象、理解與發現問題、找到方法,最終形成自己對世界的概念,這是一種大腦學習歷程的啟發。現在的科學,也已經發現,孩子過往若缺乏「親手操作的遊戲」經驗,那即使往後大腦累積許多知識性的成長,在遇到某些工作問題時,仍會有卡住難解的情形。

如果我們同樣以大腦科學來看,幼年期的孩子,更需要感官刺激的經驗。沙能提供多重觸感質地,孩子手指尾端接受刺激後,能回傳到大腦促進神經生長。當孩子玩沙時,通常能靜下來、專注於活動中,這也有助於大腦中調控行為的區域發展,這些都能為往後孩子要進入更多靜態學習活動作準備。沙遊戲,也是個適合不同年齡層孩子發展動作技能的活動:年紀小的孩子倒沙、裝沙、揉沙、捏沙、推沙,這能練習到好多肌肉部位;年紀大些的孩子,堆、疊、挖、埋沙的過程,甚至需要用到全身肌肉的力量來做,讓動作協調性地發揮功用。

20230830 00211

孩子在沙世界裡創造無限

由於沙的無限制特性,孩子遊戲時總能激發出更多創意。可以說,你來看100個孩子玩沙,會看到101種玩法,或者你讓同一個孩子玩沙,他也總能變換出新把戲。當一個孩子能透過想像力、創新地玩,他的創造力就在開發累積,問題解決能力和彈性會提升,這是制式教育很難取代的部分。

當我們再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加點其它的自然素材,像是木枝、樹葉、石、草、花、果實,讓他們自由運用到沙遊戲中,孩子會出現更多建構遊戲、假扮遊戲。孩子可能嘗試堆沙讓木枝樹葉變成樹,這時他們需要測量評估改善堆沙的量、木枝樹葉的擺法,才能完成這個「種樹的建構遊戲」,這些建構過程帶來更多知識性的進展。而假扮遊戲就是扮家家酒,孩子在這個自由的沙世界中,得以化身許多角色,可能一下是餐廳老闆,一下是修路專家…,他們在遊戲中獲得完全的控制感,滿足現實中的缺憾,這個遊戲過程讓心靈回到平衡、抒解感受,也有機會探索內在多面的自己與情緒,也可能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地玩,這對孩子整合經驗與自我很有影響性。

如果你重視孩子的成長,那麼你一定知道上述幾個面向的重要性,自我的發展、情緒的抒發、心靈的健康、自發的學習、創造力的大腦,都是為孩子未來打好基礎的要素,並且影響人生長遠。如果回到自己,用生命經驗去想,你曾在自己的人生中體會過上面幾種被接納、放鬆、自由、創造的經驗呢?找個時間,到沙坑去吧!和孩子一起進行場沙遊戲,一起經驗如何自由放鬆、相互陪伴回應的遊戲,感受沙地帶來的自然療癒力量。

為了孩子,尤其成長環境被3C產品圍繞、戶外遊戲很是奢求的這代孩子們,我真切地希望,公園裡應該要有一個這樣獨特的區域,保留給孩子,讓他們自由豐足的進行沙遊戲。當公園想要設置沙坑時,不再是想著管理困難,而是想想孩子的身心發展和遊戲需求,讓我們台灣的孩子,不論經濟階級,不論是否是身心特殊,都能有這樣的沙遊戲世界,陪伴著他們一起長大,滋養他們的心靈,就像大地之母孕育我們一切一樣。